返回上一级

与三位作家的亲密接触

发布日期: 2009-11-26 打印

2009年11月23日下午,由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举办的文化沙龙活动在我校绿洲休息室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的三位作家与我校师生座谈、交流。他们分别是来自南京的著名小说家毕飞宇先生、来自台湾的翻译家、诗人陈黎先生以及来自日本琉球的诗人、评论家后田多敦先生。活动由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伍鸿宇博士主持。

 whsl11.261.jpgwhsl11.262.jpgwhsl11.263.jpg

           三位作家在讲座现场(从左至右:毕飞宇、陈黎 后田多敦)

下午2点30分,活动现场挤满了前来听讲的师生。在三位作家的提议下,该次活动打破传统的讲座的形式,让师生与作家直接对话,以求更加开放自由。在三位作家的鼓励和引导下,同学们都踊跃发言,三位作家亦积极回答,满足同学们的好学心、好奇感。

whsl11.264.jpg

                  文化沙龙现场

在被问及对写作的看法时,三位作家都各自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毕飞宇将写作比作旅行,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在现实与虚幻中不停游走,犹如一次思想的旅行与解放,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后田多敦则认为,写作是现实与虚幻结合,现实为写作提供灵感以及背景,而写作则在现实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加工以及再发展,言现实之不能行之事,总而言之,现实是筑基,写作则是一次深加工。陈黎老师则笑言自己没有前两位的天赋,只是吸收前人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思进行创作,故而在他的诗作中能看到别人的影子。

后田多敦和陈黎分别邀请现场的同学朗读他们的诗作《茉莉花》与《战争交响曲》。两位同学的朗诵抑扬顿挫,不但现场师生深受感染,两位原作者也对他们的表现赞不绝口,现场掌声四起,将座谈会推向另一个高潮。

    whsl11.265.jpg   whsl11.266.jpg

              UIC学生朗读诗人作品

随后,后田多敦用母语为我们朗读了《茉莉花》这一作品,尽管语言不通,但诗中蕴含的情感还是透过他极负深情的语调触动了在座师生的内心。

陈黎在现场就《战争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内涵进行讲解,这首只有四个字重复堆砌而形成的奇特诗作,在诗人的解说下,果然别具深意,让我们对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和平的追求。

交流现场,不仅同学们积极提问,三位作家之间亦彼此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本次文化沙龙,我们见识到了作家日常生活中的一面。在原本的书本阅读中,我们想象作家都是沉稳孤寂的,然而在沙龙上我们看到的三位作家并非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案上书"。他们都有诙谐幽默的一面:毕飞宇就开玩笑说自己与后田多敦的交流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他自己的英语不好,而后田多敦的英语更不好;作家们也非常热情,三位作家都热情洋溢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后田多敦还为在场师生演唱了琉球群岛的民谣。

活动最后,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伍鸿宇博士向三位作家赠送礼品,这次的文化沙龙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降下帷幕。

whsl11.267.jpg

   文化沙龙结束后,三位作家与中国语言文化中心老师及同学们合影留念

         

                                                   撰稿:蔡诗艺

                                                   摄影: 李秦、高子涵、王钊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