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青春,就要秀!5月26日晚,UIC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于B102高桌晚宴厅举行,同学们用饱满的热情和无限的创意,通过舞台表演和拍摄DV为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秀”,共同奏响大赛十年和建校十年的动听乐章。
比赛现场
本次大赛共有六个作品进入表演类决赛。同时DV类也有六个作品角逐冠亚季军和优秀奖。中国文化创意大赛与UIC一同成长,如今正是第十届。十年间,同学们 在大赛的舞台上展现了很多很优秀的作品,这些表演和DV作品脱胎于学生的小组课题,大一学生学习“中国社会思潮”课程,大二学生学习“中国历史与文明”课 程,他们可以根据课程中的各个专题,通过表演舞台剧或者拍摄故事片、纪录片来表达他们对哲学思想、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反思。
吴校长:同学们的创意与激情点亮了校园的舞台
吴清辉校长与其他老师们一同来到大赛现场欣赏同学作品。吴校长在开幕致辞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文化艺术修养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培养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创意才能,不仅是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更是传承民族文化、传播中华智慧的关键力量。中国文化创意大赛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九个年头。今年,UIC迈入了十周年,而今天,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也将为UIC十周年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现场观众座无虚席
本次大赛共邀请了六位校内外专家、教授担任评委,他们是:澳门大学绍邦书院院长梁伟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传播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刘艺女士,环亚传媒集团广州分公司助理总经理姚伟豪先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邱誌勇教授,工商管理学部副院长徐树荃博士以及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副教授王琴博士。
伴随着吴校长和评委嘉宾们一起打开庆祝十周年的香槟仪式,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正式开启大幕。
吴校长与评委嘉宾们一起开启庆祝十周年的香槟
来自大二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PRA)的琴心社首先带来舞台剧《武松打虎》。它讲述了痴心于皮影艺术的“杨半疯”在“文革”前后的人生经历,通过展现那段特殊时期的一些镜像,表达对传统艺术传承下去的期望。
演出过程中,学生亲自表演了两段《武松打虎》的皮影戏,技术娴熟,与故事情节融合得非常完整。在演出达到高潮处,“杨半疯”被文革小组的人痛打快要死去,儿子“杨小风”搂着父亲,声泪俱下,一声声的嘶喊在全场引起回响,震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那不仅是对暴力的控诉,也是对传统艺术无法继承的悔悟。
这出戏,有震撼有感动,谢幕之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梁伟贤教授评价说,这个表演创意和内容很好,演员表演丰富、充满感情。
《武松打虎》:即使我死了,也要把皮影艺术传下去
第二个节目是大一财务专业(FIN)爱与诚学社带来的表演《召唤》。故事背景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留洋回来的进步女生为了追随孙先生“三民主义”的步伐,决心要与自由恋爱的男友一起奔赴广州,支持革命。然而却遭到代表着顽固旧势力的父亲的反对,并被父亲和姨娘逼婚。在理想和现实、爱情和亲情的交战之下,一家人该如何相处?女儿该如何选择?
《召唤》上场演员众多,虽然是群戏,难度很大,但人物形象都很鲜明。道具逼真,配乐合适。姚伟豪先生给予不错评价,并说,这出戏也让我们思考“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方式”。
《召唤》:生命诚可贵,理想价更高!
接下来上场的《以何抱怨》是一个小品剧,大一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CST)的光芒四社的同学们给大家讲了一件发生在家庭里的小事儿。儿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打了屁股,回家向妈妈诉苦,脾气暴躁的妈妈说要“以牙还牙”打回去,慈祥又有些“神经质”的奶奶则坚持“以和为贵”,而英俊有才华的爸爸则不偏不倚地对待,“以直报怨”化解了孩子之间的矛盾,最后得到了孩子家长的道歉。
整个表演,人物语言幽默风趣,结合了许多网络流行语,一个接一个的“梗”引得全场笑声不断。王琴博士评价该剧说“巧妙地用家庭中发生的故事诠释了儒家‘以直报怨’的抽象义理,用笑声感染了大家”,这样的剧本构思足见创意。
以何抱怨?以直报怨才最好。
本次大赛的现场表演,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古到今历经两千余年。在看了前三个发生在近现代的故事之后,第四个表演《说剑》带领观众一起穿越回到了战国时代。来自大一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CCM)的大王来巡山学社,用他们自己的理解,精心演绎了《庄子·说剑》的历史故事。舞台上的同学们,服装道具出彩,演出投入,台词基本使用文言,灯光、幕布、烟雾机等使用恰到好处,增加了表演的观赏性;旁白男生声音醇厚,情感丰富,给表演加分不少。刘艺评委在点评时为学生在舞台上的用心赞叹不已,赞扬说学生很有艺术气质。
《说剑》:惟天子剑,天下服矣。
视角再次回到近代。同样来自大一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CCM)的咩组同学带来《进城记》,将故事定格在晚清时期,一个生活在封闭小村庄的父亲进城看望在工厂做工的儿子,他看到了轰隆隆的机器,跟外国人碰面说了话,发现儿子剪了辫子,还照了相体会了一次“西洋玩意儿”,这些遭遇都刺激着父亲,时代已经不同了,人的观念是不是也要变化了呢?这个剧里,同学们的表演十分流畅,尤其是“父亲”角色由一位女同学反串,把农民父亲的淳朴和憨厚表现得非常到位。
邱誌勇教授点评认为人物之间对白纯熟,尤其是表演时适当与观众的对话,打破了戏剧表演中的“第四面墙”,十分具有舞台效果。
《进城记》:这照相机,是啥西洋玩意儿?
最后一个舞台表演,是大一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GIR)路透社带来的《茶馆》。题目很熟悉,故事却是新编。依然是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到底是坚持传统还是寻求新思想,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选择。一个小小的茶馆,一个说书人的经历,一群看客的对白,从中我们看到了新旧交替的激烈碰撞,小人物如何在大时代里寻求出路?故事表达的主题令人深思。
徐树荃博士评价认为表演恰如其分,很好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茶馆》:时代变了,这世道的茶也变味儿了!
评委们对每场表演都进行了详细而精彩的点评
六个现场表演结束后,播放了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DV类获奖作品集锦。本次共有88个DV作品参赛,从初赛、复赛评选出了6个作品进入决赛。经过评委们投票,最终来自大一电影电视专业(CTV)的缉熙社作品《原来“你”一直都在》因其正能量,流畅的画面,到位的表演和有创意的叙事获得本届大赛DV类冠军。获奖作品如下:
奖项
|
作品名称
|
学社名称
|
年级
|
专业
|
冠军
|
《原来“你”一直都在》
|
缉熙社
|
大一
|
CTV
|
亚军
|
《江潮》
|
TF社
|
大二
|
IJ
|
季军
|
《旧人》
|
E=mc2
|
大一
|
IJ
|
优秀奖
|
《咬文嚼字——浅谈女部汉字中的女性地位变化》
|
青年旅舍
|
大二
|
FM
|
优秀奖
|
《红盖头·黑木头》
|
回溯社
|
大二
|
FM
|
优秀奖
|
《孔乙己新传》
|
孔德瑞拉学社
|
大一
|
AE
|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DV类冠军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DV类亚军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DV类季军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DV类优秀奖
紧张的统计分数之后,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表演类比赛结果揭晓。《武松打虎》捧得冠军,《进城记》和《茶馆》分获亚军和季军,《召唤》、《以何抱怨》与《说剑》获得优秀奖。在《武松打虎》中扮演父亲“杨半疯”的左浩男同学摘得“影帝”(最佳男演员)桂冠,而“影后”(最佳女演员)称号则授予了在《进城记》中反串父亲“老头子”表演出色的王方怡同学。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表演类冠军:《武松打虎》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表演类亚军:《进城记》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表演类季军:《茶馆》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表演类优秀奖:《说剑》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表演类优秀奖:《以何抱怨》
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表演类优秀奖:《召唤》
梁伟贤教授和邱志勇教授分别为“UIC影帝”和“UIC影后”颁发奖杯
欢乐今宵,明年再见。
至此,UIC第十届中国文化创意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中国语言文化中心的每一位老师也都尽心尽力做好大赛工作。十年精彩乐章正在奏响,每一个参与者和工作人员的热情付出,都是乐章里的最美音符。
图: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杨勇
文: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张孟
(来源:中国语言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