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博雅之我见】感谢UIC那些“没用”的课

发布日期: 2018-03-30 打印

Image1420180503lanyupeng

现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的蓝宇鹏校友

大四的某个周三,我紧张地坐在全人教育办公室会议厅,面对一字排开的九位面试老师,听到了英文的提问:“什么是博雅教育?你从学校博雅教育中收获了什么?”

我所申请的是许嘉璐全人教育奖。许教授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也是学校校董会主席。他不仅强调全英教学对学校的重要性,而且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他创立的全人教育奖学金,要经过两轮材料筛选和第三轮面试评分选拔,全校只有二十个名额。

时光荏苒,坐在面试房间里的我感慨万千。我想到自己学过的全人教育课程:攀岩课上,教练在学校建设的专业岩馆里把攀爬动作逐个分析,再整合拔高,让最初“两股站站”的我运用专业攀爬技巧成功登顶,还学会了多种结绳方法;环境意识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淇澳岛调查垃圾种类,分析学校池塘的水污染状况,收集周边学校的噪声数据,让我们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情绪智能课上,老师带我们体验禅宗和瑜伽,在冥想中缓解压力,在观照自我中学会控制情绪;户外拓展课上,许方龙教授从高尔夫球的理论知识介绍到实际握杆和击球训练,用一学期时间训练我用7号杆击球80码以上距离,还去果岭综合操练。 

Image1120180503lanyupeng

蓝宇鹏参与高尔夫球课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董佳老师的玻璃手工艺课。身为“程序员”的我初次接触艺术体验课程,设计初稿时手忙脚乱地勾勒线条,毫无章法地涂抹颜色。是老师从三原色讲起,到色彩搭配,再到线条运用,用一学期的时间帮我逐步建立起对色彩的感知和形状的构造。

Image12220180503lanyupeng

蓝宇鹏在玻璃手工艺课的

感悟良多的是期末的小组项目。老师建议我们观察生活,深入挖掘玻璃器物的属性,将艺术的内涵淋漓地展现出来。我们小组在西餐厅里灵感偶然闪现,决定用酒杯进行艺术创作,体现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的元素,最终用波尔多杯、雪莉杯、霞多丽杯、香槟杯和勃艮第杯创作了五组作品,把中国传统的五行文化和西方的酒文化相互结合,整件作品形散神不散,各组独立而又相互配合。我们都为自己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而欢欣鼓舞。如果你问我:“这些课有什么用?”我也不能完全回答这些课有什么用,但是它们都很有趣。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好莱坞电影课,电影《赤壁》第二副导演蒋崴老师教我们镜头语言和故事叙述手法,还让我第一次接触到“独立电影”;以及莎士比亚喜剧课,我扮演《仲夏夜之梦》中的“拉山德(Lysander)”,在台词中揣摩人物心理,在悲喜转折中感受女权主义的“星星之火”。

正是UIC老师的启蒙,得以让我在法国游学时可以进一步学习油画和艺术品鉴赏;让我在上海参加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面试时可以和佛大院长讨论果岭经历;让我在结识新朋友时有共同话题可以切入,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发散思维。

如果说传统教育是教人掌握技术,在未来服从指挥做个“有用的人”,那博雅教育或许是培养独立人格,为成为世界公民做好准备。它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变得自信、独立、有责任感、有实力、有团队精神,为人正直。

UIC的课程设置涵盖专业技能课和博雅教育课,既避免了其他寻常博雅学院学生缺少工作技能的短板,也弥补了许多大学“修技不修心”的不足。正是UIC的教育和启发,让我可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

 

"博雅之我见”为《博雅行》特设栏目,以话题式的讨论,带领大家共同揭开“博雅教育”的面纱。这里有中外思百家争鸣,更有对博雅教育真实的体验和有温度的故事。让我们在中外的对话中、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在理想与现实的观照中,去探寻博雅教育的本质。本文首刊在《博雅行》第五期话题为“在博雅大学读书/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蓝宇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届毕业生,现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项目管理与信息系统硕士专业。他是电脑前废寝忘食的程序员,喜欢攀爬的岩壁舞者,也是喜欢讲故事的微信自媒体人。


文/图:蓝宇鹏

(来源: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0-09-16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