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播下好奇的种子,让董圣焜坚定走上了科研之路。从在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夯实基础到成为“双一流”大学的副教授,博雅教育助他找到了人生方向。
董圣焜
UIC 2011届环境科学专业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硕士、博士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董圣焜在2011年毕业于UIC环境科学专业,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习后,在该校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全球水安全中心博士后副研究员。
董圣焜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质安全管控,不少创新研究成果被美国农业部、食品农业所等机构采用。回国后,他在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副教授。
科研梦开始的地方
董圣焜表示,在UIC读本科的时候,通过专业的实验课和毕业项目,他熟悉了科研的基础流程、方法等。
“本科期间的实验经历让我懂得了注重细节和发挥想象力的重要性,”董圣焜说,“UIC也培养了我们在英文环境下的理工科思维。”
UIC的博雅教育注重师生互动,这让董圣焜与老师们的关系都很密切。“我做题时常与老师们讨论,他们对我‘没完没了’的提问都很耐心。”十多年后,董圣焜还记得老师们的名字和从他们身上获得过的帮助。
董圣焜(右)与当时的老师阮宾皓博士 如今的董圣焜担负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与科研任务,他时常回忆起以前在UIC充实的时光。他说,“大学除了学习知识,也要学习和别人打交道。高桌晚宴、暑期项目等有助同学们开阔视野,塑造积极、开朗的精神面貌。”
董圣焜(左一)与UIC同学的毕业合影
做科研是遵循内心的选择
对董圣焜而言,博雅教育燃起了他对科研的好奇心,决定从事科研是遵循内心的选择。他说,科研世界里充满了现象和规律,他喜欢阅读科研文章,发现有意思的新观点;当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应用,更是让他倍受鼓舞。例如,芝加哥地区的农民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时,运用了他的研究成果来保持水的安全性,这种“被需要”的成就感也是他坚持科研工作的动力。
董圣焜在芝加哥农场采样 董圣焜提出,高校的科研工作,一方面要执行生产性科研任务,即产业落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进行较纯粹的科研探索。“生产性的课题可以通过研究,产生社会、经济等效益;而探索性研究短时间内不一定能产生直接的、落地的效应,但可以促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董圣焜(右一)在深圳调研 对于希望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董圣焜建议首先要结合自身能力调整预期。“不少同学抱着一腔热忱来参与科研活动,觉得自己一定要来解决‘卡脖子’问题,却发现比想象中难太多,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要么觉得太简单,但真正一上手,又发现自己做不好。”
他认为,做科研有时候不能一开始就按现有的观念去定义“有用”或“没用”。“只要是好的想法,终究会产生积极作用。”
来源 | 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公关处
文字 | 余美欣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环境科学专业
编辑 | 何锭 罗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