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通识教育课的创新:跨学科的整合

发布日期: 2011-03-22 打印

img_9107.jpg
UIC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陈彰范教授

"通识教育旨在培育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主修为未来投入职场作准备外,期待他们拥有人文艺术的涵养,精通语言数学的能力,具备批判创新的思维,伦理的判断,对历史文明的认识,以及掌握基本科学的知识等。"刚上任的UIC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陈彰范教授,在采访中阐述UIC通识教育设计的目的与愿景,通识教育开课的基本理念,以及对同学的期许。

陈彰范教授获美国西东大学语言学硕士,美国印地安纳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淡江大学英语系主任,西洋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政治大学英语系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外语系教授。

通识教育:为同学铺垫丰富的人生

他说,"UIC的通识教育中心不但开设中、英、数学、伦理学、信息科技等必修课,并且依据人文艺术、企业与传播、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中国文化与社会、外国语言与文化等六大模块,分别开设不同的选修课,同学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的课程学习。"透过这些完整的通识教育的设计,陈教授希望同学能好好修习,为自己的未来的人生铺垫一个丰富厚实的基础。

陈彰范教授表示,老师在设计通识教育的课程,应强调"综摄型"或"总合型"的教学模式。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的学习,应该侧重课程内容的广度和灵活, 因应时空变迁, 适时调整。提供同学面对跨学科的素材时,能培养细腻思考与宏阔的视角,和掌握处理困难的诀窍。在课程设计上需要创新,需要因时制宜,并能与当代社会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会让学生更加感兴趣并有所启发。

通识教育课的创新:激励学的兴趣

陈教授表示,UIC通识中心的老师皆来自美、英、加拿大等名校,其中还有哈佛、牛津等校的毕业生,分别以历史、哲学、音乐、法律、社会学、影视媒体等专长获得博士学位。他们既可以单独授课,也可以联合授课。希望协调通识中心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老师,开设跨学科课程。例如开设网络科技与法律的课程,让学生在了解网络科技的同时,探讨网络犯罪,以及相关法律的课题。又例如,把电影,音乐与文学相结合,教授电影,音乐和文学的老师同堂授课,让文本的诠释与音乐,电影的赏析相结合,启迪学生视觉,听觉,知觉的激荡灵动。这种跨学科的课程应能激励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

UIC通识教育课开课原则与对同学的企盼

陈教授总结了UIC通识教育课开课的几个原则。一,一贯性,即课程连贯,循序渐进。二,普及性,即适用于全校学生。三,实用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要纯粹讲理论。四,整合创新,古今、中西融合。五,有弹性,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六,启发性。达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效果。

陈教授表示,UIC未来将根据不同专业老师的学术背景进行协调,组织一系列有规范的课组,作为学生选修或辅系的选择。例如增加科技与法律、经济、媒体与伦理、历史文明与现代性、欧洲、美国、东亚的语言与文化研究等。

曾经在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的陈教授表示,未来也希望在UIC任教一些通识课程。期待在与学生教学互动中,"是一个快乐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他说。

记者、摄影:陈晓虹\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