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你希望收获什么?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一份满意的毕业去向?对于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准毕业生司天成来说,他收获的是一种思考的习惯。而他认为,这个习惯将让自己一生受用。
司天成是2019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TESL)的一名准毕业生,毕业后,他将前往香港大学就读教育学硕士。这个外型阳光、笑容略带腼腆的大男孩有着“严肃”的一面,方言、教材、教育都成了他思考的对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术咖”。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司天成的大学故事吧。
学习是一种思考的习惯
大学四年,我对学习的理解有了很大改变。以前我觉得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现在,我愈发觉得学习是一种思考的习惯。
在大一、大二的英语课上,老师既会让和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书本中的问题,也会放下课本,让我们在互动、玩乐中学到知识,这种新的模式拓宽了我对学习的定义。
大学四年里,我印象最深的课堂是大一时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的第一节课。助理教授Dr Sheena Van-Der MARK在课上说 'Languages always change. If they are not changing, they will die'。
这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颠覆性的,因为这句话,我开始有很多思考:既然语言总归要变的,我们呼吁保护方言到底在保护什么?粤语中的懒音到底是正常现象还是消极影响呢?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方式去看待语言的变迁呢?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语言的变化甚至消亡,一切都顺理成章,但是身处其中,我们又不免为传统文化的流逝而感到痛心,那又该如何抉择呢……
这句话带给我的思考,让我每天都会使用的语言、方言有了新的疑问。同时,在这句话的影响下,我思考人生的模式似乎也发生了变化,我更习惯于跳出固有思维,把问题放在长远的时间中去思考。
我对方言的思考也延伸到我的FYP(毕业设计)中。我想起了我的一位上海学长曾对我的上海话的郊区口音持消极的看法这件事,这令我很好奇,是否大家对乡音都有较低的评价,便以此定下了自己的FYP话题:上海青少年对于上海市区方言和上海郊区方言——宝山话的态度比较。
在经过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后,我发现上海青少年总体来说对市区方言有更积极的态度。但相较于其他地区的青少年,宝山青少年对于宝山话的态度还是更加积极的。这两个发现进一步说明,市区方言在城市的不断融合和人口流动中同化了郊区方言,但是郊区方言还是承担着人与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的作用。
对我来说,FYP是一个用理性手段检测自己感性想法的过程,也让我在研究过后思考了许多。当人们在呼吁保护方言的时候,它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其实这并非固执的坚守,而是对家乡文化的一种保护和维持。但不可否认,普通话促进了各地区的交流,这是不可磨灭的。
四年的学习中,我认识到,我们要去追求的并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应是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学无止境,在大学四年里,我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在过程中我领悟到了理性、客观的研究思维,让我受用一生。
突破:从学生到未来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个TESL的学生,我学习的就是如何当老师,但是从学生到老师这个身份的转变,着实不容易。
大学四年,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大三时我和同学一起设计了一本英语教材,这是课程编制发展与材料分析课上的作业。身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最难的便是把自己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这需要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与引导,编教材便是如此。
司天成和同学设计的单元封面
在设计期间,我和另外三个同学负责教材其中的一个单元,我们进行了多番讨论,也参考了不少的教科书。有意思的是,我们曾为在听力部分到底用选择题还是填空题等问题争论许久。因为在我们看来,在哪个部分采取怎样的题型,这并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我们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此外,为了确保教材语言原汁原味,我们还查阅了英语语料库,检查了一些词汇的实用程度。
司天成和同学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小贴士的形式将单元的主要词汇与外国的生活方式相联系
我们认为,编写教材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知识得到运用,否则那些知识就都成了花架子。回顾很多我们使用过的课本,我们认为很多的材料不够贴近生活,使学生无法将学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上,也就是缺乏“语境”。因此,在单元的最后,我们将微信朋友圈引入写作任务,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学的东西和现实世界是真的息息相关的。
可以说,虽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习作,但是在这当中我们不断地寻求突破,挣脱传统的英语教学范式的影响。
在UIC,学会探索
四年前,我选择UIC是因为英语教学模式和全人教育理念。来到UIC后,我受益匪浅,英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极大提升。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我也在情绪智能课程中学会如何控制情绪。
同时,UIC良好的学习风气也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思考。从入学开始,UIC就会向我们普及抄袭和作弊的危害,杜绝这种错误之风,老师也会鼓励我们读原著、引用原文。我非常理解UIC的良苦用心,诚实是学习的根本,如果不能做到诚实和真实,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喜欢UIC的讨论氛围。老师鼓励我们头脑风暴、畅所欲言,不用害怕回答错误,正是因为互相之间思维的碰撞,才能使我们迸发出更多的想法。在UIC的四年里,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抛开自己的刻板印象,从一个客观、中立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每一件我之前认为“理所应当”的事。
对学弟学妹,我有一个很真切的建议,那就是去享受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单纯为了高分而去强迫自己学习。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我学得效果最好的,大多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我想这是因为兴趣使人的内在动力更足吧,使我自发地思考。
虽然已经很久都没有上语言学课程了,但我最近仍在阅读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来充实自己,这就是兴趣使然。
采访: 王珺仪(大四公共关系与广告)
图片:高昕瑜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高昕瑜 余媛滢(MPRO)
(来源: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公关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