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国情国学】天下为公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校长讲座侧记

发布日期: 2016-10-25 打印

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先辈,学习他的革命思想和奋斗精神,2016年10月19日,在冯燊均演讲厅(B101),吴清辉校长作《天下为公——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主题演讲。

这也是中国语言文化中 心主办的本学期国情国学教育系列讲座的第一讲,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伍鸿宇博士主持,出席讲座的嘉宾有:张聪副校长、文化与创意学部代理院长邱志勇教授、工商管理学部李新宝教授、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刘美群女士以及校内各学部老师等。现场座无虚席,很多同学席地而坐,现场气氛热烈。

9

2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一开始,吴校长便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国家与民族危亡之际,以博大的 胸怀与深邃的眼光,竖立了“三民主义”思想旗帜,并且审时度势,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他有着深 厚的传统文化情结,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对中国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吴校长提出,值此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之际,我们不仅要纪念伟人 的历史功勋,更要结合UIC的特色,学习、传承和发扬他的思想与精神。因此,吴校长从“敢为人先”、“中西融合”、“励志笃行”和“天下为公”等四个方 面,为现场师生生动讲述了孙中山先生传奇的一生,阐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对今日之UIC的启示和意义。

3

校长讲述孙中山先生传奇的一生

一、敢为人先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影响,形成不同的思想取向与文化心理。吴校长谈到孙中山先生的 故乡——香山,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中国近代孕育了一大批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物,如洪秀全、梁启超、康有为等,他们敢于睁眼看世界,向外求索救国救 民之法,为改变中国命运甘于奉献自己。孙中山先生出生在这片热土上,血液里也流淌着敢于尝试与创新的精神。推翻帝制,建立民主社会,这在一百多年前的中 国,就如同痴人说梦。而且孙中山先生不仅提出这些观点,还为此不断奋斗,终于为中国历史揭开新篇章。

接着,吴校长将目光从历史引回当下,聚焦到我们的学校。UIC是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 其本身就是一个勇敢的尝试。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也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而且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每走一步都需要大胆探索。十一年来,师生们一路披荆 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才有了现在的校园。吴校长指出,我们所在的珠海,在过去正属于“香山”行政区域,而此刻脚下的土地——唐家湾,当年更是得风气之先, 名人辈出,受世界瞩目。UIC创立与发展于此,便是希望同学们能继承与发扬这片沃土上“敢为人先”的精神,敢闯敢拼,锐意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4

同学们认真听讲

二、中西融合

吴校长谈到,为谋求生计,孙中山先生13岁那年,便跟着母亲登上开往美国檀香山的轮船。这次出洋经历打开了 他的眼界,拓展了他的胸襟,从此立下了“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的心志。从此,他一边接受西方的教育,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补习国文,诵读古文经典。孙中 山一生当中,写过许多文章,作了多场演讲,并与梁启超、章炳麟等文化名流保持良好关系,与他们交谈切磋,这些都体现了他优秀的驾驭中文的能力,与深厚的文 化素养。吴校长提醒同学们注意,在革命征程中,孙中山先生十分注重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在建构其理论旗帜——三民主义时,便融入了中国古 代的道德思想。可见在学识与文化上,孙先生达到了中西融汇贯通的境界,而且传统文化的理论与精神,已深深地渗透进他的思想意识之中。

1

校长在演讲

吴校长指出,孙先生这种中西融合之境,也正是UIC全体教师对同学们的期望。通过图表和数据,校长向现场师 生展示了UIC鲜明的国际特色。学校现有的三百多名教学人员,都是从世界各地聘请来的优秀教师,为同学们创建了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在暑 假,还安排了多项海外项目,让同学们到国外交流学习。学校希望同学们能不断拓展国际视野,纵观中西文化,从而得到启发。

与此同时,学校也十分重视国文教育。吴校长强调,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当代大学生肩上 的责任。只有先学好自己的母语,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和推广出去。因此自建校以来,学校很重视国 情国学教育。这次的演讲,也是其中一环。

6

同学们在认真地记笔记

三、励志笃行

孙中山先生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外忧内患之时。目睹国家民族饱受折磨,百姓生活悲惨凄凉,孙中山早早就立下志 向,要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在香港读书期间,他所学的专业是医学。于是,他白天苦学专业知识,夜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研究讨论,针砭时弊,探讨救国 救民的方法。随着他的革命思想日渐成熟,他发现医生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病痛,而要拯救受苦大众,医治中国的“痼疾”,非让人们在思想上觉醒不可。因此他踏上 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从广州起义,到建立同盟会,再到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国政府……孙中山的一生起起伏伏,但是他从没有一天放弃过自己的志向。

谈及此,吴校长鼓励同学们在“立志”的同时,也学习孙中山先生建立自己的团队,与朋友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精神。而且虽然追求理想的路上伴随着失败的风险,但是,同学们可以传承孙中山先生“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不屈精神,不惧失败,不断前行。

7

现场观众认真思考校长的话

四、天下为公

吴校长指出,“振兴中华”,“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思想。1912年,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一 职。但是宣誓就职之后,孙中山先生没有贪恋名利,而是从军事、财政、国际等多方面进行全局考虑,为达到早日推翻帝制,促进中国走向共和这一目标,与袁世凯 达成协议,只要清帝退位,他愿意辞职,让位于袁世凯。

吴校长为师生们分析了当时临时政府面对的内外多重压力的局势,让同学们理解孙中山宣布辞职实属无奈之举,更 让同学们体会到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校长也向同学们阐释,退位不代表放弃,虽然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孙中山先生 推进民主共和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积极到全国各地考察,宣传“三民主义”思想,投身于“振兴实业”“发展物力”各项活动中,并发起了“二次革命”“护法运 动”。这些运动虽然并未取得成功,但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确立了共和体制。而且一系列的运 动也促进社会民主思潮高涨,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吴校长鼓励同学们,今日的UIC人应该继承孙中山先生“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的家国情怀,树立起远大志向,并且学习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奉献一生。

8

现场掌声不断

吴校长总结说,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为救国救民鞠躬尽瘁。“三民主义”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经百年屈辱,中国终于实现了真正的国家独立 与民族解放。而孙中山先生的不少民生思想和发展理念,在今天也得到进一步实现。

演讲的最后,吴校长用孙中山先生所说的“精神贯注,猛力向前”与大家共勉,鼓励大家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不以失败而灰心,不因困难而缩步,终将有成功之日。

主题演讲结束之后是现场交流环节。同学们十分活跃,积极举手提问,校长也一一耐心解答。有同学问到,该如何 看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校长回答说,孙中山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他的一生虽然历经多次失败,但是没有流血地推翻帝制,且推进中国走向民 主共和,他居功至伟。吴校长进一步提醒同学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成功或失败之辩,而要从历史的角度、世界的角度评价一个人。

10

同学们踊跃提问

11

茶叙时间,校长与同学们交流

交流环节结束后,伍鸿宇博士为本次国情国学讲座作了总结。他首先感谢吴校长对国情国学教育的重视,为同学们 带来一场如此生动而有意义的讲座。他也希望,今后同学们看待历史人物时不要过于片面或简单,对历史和历史中的人物不能求全责备,而应抱有同情之理解。 UIC的同学更应立下远大志向,融汇中西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文:吴蔚蓝(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助教)

图:刘勇、张兰馨

(来源: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最后更新:2020-09-16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