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国内外学者云集,探讨“亚洲的古代世界”

发布日期: 2021-02-02 打印

2021年1月29日,第一届“亚洲的古代世界”国际学术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BNU)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通识教育办公室联合主办。来自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匈牙利,意大利,英国以及中国北京、浙江、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分享了25篇古文明领域的最新研究论文。

论坛在线上举行

UIC常务副校长、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致教授,北师大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家永副教授分别为论坛致开幕辞。

陈致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专家学者能通过该次论坛交流学术成果,碰撞思想火花。他介绍了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愿景和使命,还分享了中心与BRILL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系列丛书《古代语言与文明》和学术期刊《古代世界:古代非洲与欧亚》。

李家永副教授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基本情况,肯定了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为北京师范大学和best365网页版登录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情谊作出的贡献。

论坛分为中英文两大分会场。在中文分会场,来自海内外的13位学者就亚洲古代文明的考古学、宗教史、古代刑法、思想史和艺术史等范畴展开讨论。

陈致教授做了“仁字探原”的主题分享。他提到,近年来,古文字学,特别是金文与战国简帛文字的大量发现,以及文字学的深化与精密化的发展,让人们对“仁”字的字源及其在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陈致教授基于现有的古文字数据,回顾了先秦文字数据中“仁”字的不同字形。他认为战国以后通用的“仁”字字形取代了从身从心的字形,可能源于战国时期流行的合文。

浙江大学教授彭国翔以“权威的破除与自我的建立——从余英时《论天人之际》说起”为主题,分析了“巫”作为沟通天人的中介被人的自心取代之后所带来的权威的破除与自我的建立,以及这一特质所具有的政治文化意义。彭教授认为,儒学也十分强调自我,但并不是把自我淹没在芸芸众生当中;自我的实现不是通过离群索居,而是从家、国、天下,人与自然,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中实现。

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副教授来国龙的分享主题为“故宫皇室收藏文物性质的现代变迁及其国际背景”。他提到,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是一个现代化的产物,与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转变密切联系,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国际交往、国际影响的一个重要侧面。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邓佩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瀚墨,美国圣母诺特丹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蔡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苏荣誉,香港城市大学亚洲及国际学系副教授王小林,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讲师李灿,best365网页版登录通识教育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王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军,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冰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建华也分别带来精彩的学术分享。

在英文分会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学者就古代文明发祥地的考古学、艺术史、古代语言学与宗教史等范畴进行讨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系的John Miksic教授分享了他对华人在东南亚的定居历史的研究。他通过文献以及东南亚出土的中国手工制品,带领听众寻找华人在东南亚定居的证据,分析移民对东南亚文化以及经济的影响。

来自印度法国远东学院的S.A.S. Sarma研究员以“古印度的口头与书面教育传统”为题,阐述了印度在最古老的教育,尤其是“吠陀”(Veda,意为知识),五千年来是如何通过口头、书面教育传播传承至今、并发挥其作用的。

来自美国肯恩大学历史系的Jacquelyn Tuerk-Stonberg教授分析了古罗马帝国晚期(拜占庭早期)的护身符及其体现的传统符号学结构和思维方式,通过艺术、文本等多种方式验证了当时的集体思想和社会习俗。

英文分会场的与会嘉宾:南洋理工大学Goh Geok Yian教授、Francesco Perono Cacciafoco教授,牛津大学Laura Loporcaro教授,匈牙利帕兹玛尼佩特天主教大学Abdalwhab Abu Salh博士,意大利维罗纳大学Paola Cotticelli教授,意大利帕维亚大学Silvia Luraghi教授,UIC通识教育办公室Nazrul Islam博士,历史文化研究中心Chinmay Dharurkar副研究员和Julien Cooper助理教授也分享了他们关于古代文明的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 | BNU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UIC通识教育办公室 UIC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公关处

编辑 | 张帆 王嘉祺 高昕瑜


最后更新:2021-02-02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