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英文版这么翻译会更美

发布日期: 2018-11-01 打印

10月18日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为大一学生举办高桌晚宴,主讲嘉宾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的朱纯深教授。朱教授是《中国翻译》和The Journal of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ITT)的编委、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中心荣誉研究员,他做了题为《意象聚焦与诗歌意境重现: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翻译》的演讲,与大家分享了《夜雨寄北》的译文。

DHSS2018101801夜雨寄北》译文和原文对照

出席本次晚宴的高桌嘉宾还有UIC学术副校长陈致教授、副校长张聪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长宋美璍教授及副院长Charles Lowe博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主任甄美仪博士。

DHSS2018101802高桌嘉宾合影

Charles Lowe博士担任晚宴主持人,晚宴开始时,宋美璍教授致开幕词,欢迎大家的到来。宋教授介绍道,高桌晚宴是UIC博雅教育的一部分,在校园社交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希望大一学生通过参加高桌晚宴,学会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保持镇定自如,学会如何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通过与主讲嘉宾交流,增长见闻、培养好奇心。

DHSS2018101803

宋美璍教授致开幕词

朱教授认为,翻译作为一门艺术,是根植于语言学的,但它作为一门科学,又以美学为基础,因此,翻译是同时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他节选《诗人玉屑》中片段,以对原文中数字的处理方法为例,说明英译汉语诗歌时需要译者富有创造力,灵活处理细节有利于再现原文意境。此外,译者还要准确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并将其呈现在译文中,即“意象聚焦”。

DHSS2018101804朱纯深教授演讲

朱教授以《夜雨寄北》的翻译为例,分析原诗中出现的意象与其共同营造的意境,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处理方法。

DHSS2018101805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中,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助理教授Dr. Benjamin Barber针对朱教授《夜雨寄北》译文中的意象聚焦,提出了处理意象结构的问题,朱教授引用《蜀道难》的译文,表示意象无须一一对应,但译文应在整体上营造出原文意境。

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大一学生钟宇怡以《愚公移山》的译文为例,提出译者对中国神话中人物等级的表达容易使外国读者感到疑惑。朱教授认为,汉语中很多词无法用英文表达,但在圣经文学中,也有很多对人物等级的表达,因此译者的目标语文化底蕴和对源语文本的理解决定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DHSS2018101806钟宇怡同学提问

朱教授还提醒同学们,译者要建立自己的翻译风格,在翻译中本着对源语文本负责任的态度,也要对自己的译文有信心。

随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长宋美璍教授向朱教授赠送纪念品,会计学专业大四学生陈芷洹和朱迪贝带来了钢琴表演《儿童游戏》(Jeux d'enfants)。

DHSS2018101807宋美璍教授向朱教授赠送纪念品

DHSS2018101808

陈芷洹同学和朱迪贝同学演奏《儿童游戏》

文:吴玉棠

图:姚梓泓 肖韫知(U新社)

编辑:陈晓虹

(来源: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公关处)

最后更新:2020-09-16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