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2日下午,"全球化与中国文化重建学术座谈会暨中国文化研究所揭牌仪式"在冯燊均演讲厅(B101)举行。我校常务副校长郭少棠,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冯燊均,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郝雨凡,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罗安宪,best365网页版登录特聘教授龚鹏程、周志文等嘉宾出席。
与会嘉宾为中国文化研究所揭牌
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伍鸿宇博士主持了揭牌仪式,并就中国文化研究所的成立目标及近期计划向与会嘉宾做了介绍。他说,中国文化研究所将立足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与相关教学与研究部门合作,整合各类资源,推动UIC的学术研究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UIC的国情国学教育与研究,支持UIC承担起作为一所新型大学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使命。伍鸿宇博士也就中国文化研究所近期的计划向与会嘉宾介绍如下:一、启动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计划,推动UIC的学术研究项目;二、启动国际汉语文化课程计划,满足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学习需求;三、启动中国研究课程计划,开设以英语授课的中国研究课程;四、启动民间艺术研究与开发计划,加快UIC学生文化小镇的文化艺术建设;五、启动民俗文化调查与研究计划,筹建珠三角地方文献资料中心;六、启动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计划,推动UIC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互动。与会嘉宾对UIC中国文化研究所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
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伍鸿宇博士介绍研究所成立目标和近期计划
随后,周志文教授主持全球化与中国文化重建学术座谈会。周教授认为,中国文化的价值逐渐被世界所认识,中国的语言也慢慢变成世界重要的语言,今天这个时机,我们成立这个研究所,正好是全世界对整个中国有一个新的估计,新的估量,还有重新认定的时候,所以这是一个应时而起的机会。第二点,珠海这个地方是近六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非常重要的地区,但遗憾的是,在这之前,在这个地区却没有一个中国文化研究所。在地理上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地理资源,我们在这个地方成立一个中国文化研究所是很必要的。
郭少棠教授
|
冯燊均先生
|
汤恩佳院长
|
龚鹏程教授
|
郭齐家教授
|
周志文教授
|
林保淳教授
|
谢正一教授
|
龚鹏程教授随后发言说,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面,我们第一要问""我是谁",我们要说明我们自己,我们对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文化的认知和定位。第二要问"我们能够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出来的一些东西如何贡献给世界,显示出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和历史责任。所以在这个时候成立中国文化研究所非常有必要。在珠海办中国文化研究所还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她的功能和方向延续了珠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在这个新时代继续发展。
台湾佛光大学谢正一教授表示,研究所的成立不仅是为了汉语的教学,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科学文化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郭齐家教授则结合中国的应试教育,学生普遍狭隘地追求分数和职业的问题,表示,文化研究所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教育,关注文化根蒂在学生心中的种植发展,扩大学生的胸量,给予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林保淳教授对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为寻求认同而照搬照套,泯灭自己的特色,表示不认同。他认为中国文化研究所承担着发现文化自己,寻找文化自己的使命。
我校常务副校长郭少棠教授做总结发言。郭校长说,谢正一教授和郭齐家教授提到的几点和我们的想法非常接近。在5年前建立UIC的时候,我们就定了几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把中国文化几个重要的价值观念跟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给学生空间,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我们最重要的工作目标;我们实施全人教育,通过经验的教育,培养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思维和心态,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环境,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服务的态度;我们提出"四维教育",把古代的"礼义廉耻"改为"师生家国"。独生子女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也是学生成长中很大的问题。儒学能不能在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上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我们能不能把儒学作为青少年心理辅导的一种计划?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研究所在未来的研究中,靠近生活、靠近学生、靠近社会是重要的方向。
座谈会后,与会嘉宾为中国文化研究所题写贺辞并合影留念。
出席揭牌仪式的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冯燊均先生为中国文化研究所揭牌题写贺辞
汤恩佳博士为中国文化研究所揭牌题写贺辞
成中英教授在题写贺辞
郭齐家教授在题写贺辞
龚鹏程教授在题写贺辞
朱寿桐教授在题写贺辞
上海明德基金会孔强卫先生在题写贺辞
冯燊均国学基金会理事潘树仁先生题写贺辞
记者:陈晓虹
摄影:周心童、陈欣、姚未微
编辑: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附部分学者题词墨宝(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