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3日,2009年度"中学联盟"教育研讨会暨"中学联盟"签约仪式在UIC举行。来自国内以及香港的57所中学,近1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签约仪式上,常务副校长郭少棠代表UIC,分别与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等19所国内重点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盟关系。至此,共有56所中学与UIC签订联盟协议。
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交流平台
"中学联盟"是UIC在大学与中学之间推行创新教育理念的一个载体。作为教育改革的试验田,UIC推行"博雅教育"和"全人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及全面发展,并希望与中学良性互动,解决现时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问题,使中学教育能真正地参与并衔接到大学教育中来,共同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型人才。
UIC "中学联盟"自2008年1月16日第一批21所联盟中学正式签约以来,迅速发展,目前已遍布17个省市,达56所。联盟中学可向UIC推荐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参加UIC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联盟中学推荐的考生参加上述考试时可优先录取。UIC与联盟中学共同组织年度教育研讨会,并组织校际间的合作互动,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它不仅成为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的交流平台,也逐渐成为内地中学之间、港陆中学之间的交流平台。
本次研讨会共有26位来自香港22间中学的校董、校长等代表出席。其中不少校长对于加入"中学联盟"深感兴趣,还表示会安排学生到访UIC。此次活动不仅帮助香港中学进一步认识UIC,而且促进了中港两地中学的交流。
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挑战与回应
在2009年度"中学联盟"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香港教育统筹局前秘书长罗范椒芬女士发表了题为《建设人才强国,培养国际公民》的讲话。罗范椒芬女士就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作出分析,指目前中国教育仍存在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育条件差,应试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忽视等问题。罗范椒芬女士提出在现今全球一体化,中国实力大大增强的国际形势下,人才培养应当顺应世界发展与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全球性视野的国际公民对于中国建设人才强国及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各中学的代表就中国人才培养与现阶段的教育问题展开探讨。
我校常务副校长郭少棠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挑战与回应》的演讲。他提到,建立中学联盟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UIC开拓的基本目标,建立创新教育模式的大学,成为珠三角的积极示范。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面对重大改革,在这个瓶颈期,教育界面对重大挑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国家需要向前发展,在全球化的历程中,下一代就需要全方位的培养。中国的人才培养需要教育体制的配合。
出席研讨会的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在演讲中充分肯定了UIC的办学理念,表示值得借鉴,希望UIC与本地中学之间更多互动,建立紧密联系。
来自浙江、贵州、山西、河北等地的中学校长在会上发言,主要涉及教育的改革以及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后的积极表现。当天下午,参加研讨会的中学校长及代表还前往香港浸会大学以及香港的部分中学参观,与香港的中学交流教育心得。研讨会完满结束。
各中学校长发言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从学生做起"--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春增副校长
高春增副校长指出,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系统工程,目前还处于实验探索之中。他针对所在学校的情况,和大家分享了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些心得。他谈到了五方面:第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第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多元化的形式授课,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第三,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教师不仅要输送知识,还要饰演心理专家的角色;第四,学校、社会和家庭要齐力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第五,促进应试与素质教育的互利关系。
"深入研究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贵州省第三实验学校杨丽华校长
杨丽华校长以管理和课程入手,诠释了她所在学校富有特色的教学理念。她说道,所在学校采取的管理模式是相互制衡,共同合作。她指出,各领导层、老师和学生都是被管理者和管理者,都在全程监控中,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至于课程方面,她以"教育在身边,课程进行时"概括了课程设置上的突破点。
"国际化办学市走向科学办学的应然和必然选择"---------杭州外国语学校林卫民校长
林卫民校长指出,国际化办学具有自我更新的特点,可以把教育引向一个新的高度。关于如何建构国际化办学,他提出了两大方面:第一,明确办学目标;第二:加强外语特色教学和办学。在第二方面上,他进一步地拓展到,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广对外汉语教学,营造中西交融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多元出口"的发展机会。
"突破应试教育瓶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人才"-------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杨素珍校长
杨素珍校长指出,应试不等同于应试教育。她认为,学校在满足普遍的升学愿望基础上,要拓宽教育平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她谈到运用这种新型模式的三个方面:第一,设法把普通的土壤转变成沃土,塑造精神,营造氛围;第二,课程设置上追求拓展性和多元化;第三,创出特色来,包括特色目标、模式和策略,让学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她还认为,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核心能力的提升。
文:马扬嫄、马诗雨、黄山青\ 四维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