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被称为羚羊类中最漂亮的物种
黑黑的眼睛,黄亮的皮毛,钩曲的对角,它们被称为羚羊类中最漂亮的物种。以90公里以上的惊人时速奔跑,上个世纪50年代,它们成千上万,广泛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如今,它们只在青海湖畔偶现身影,据统计数量仅存300余只。它们的名字叫“中华对角羚”,《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
是什么把它们赶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中华对角羚,学名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t),因首次由俄国人普热瓦尔斯基发现而命名。2002年,民间环保人士葛玉修提议为普氏原羚增加一个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得到众多专家支持。中华对角羚目前生活在青海湖湖滨地区,种群数量仅300余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蒋志刚认为,中华对角羚还能够生存多久尚难定论,很可能在人类了解其生态、进化和遗传特征之前就会灭绝。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中华对角羚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
2007年,UIC学生在全人教育暑期青藏之旅活动中首次接触中华对角羚,为其岌岌可危的生存状况深受震撼。一个物种的灭绝,就意味着在这个地球上永远消失。中华对角羚,这种善于奔跑的健美的生灵,为什么会濒临灭绝,难以存活?是什么把它们赶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它们是否还能生存下去?它们未来的命运如何?一个个问题沉重地压在了UIC师生的心上。
为了找出答案,2007年秋季,UIC全人教育办公室联系了多位野生动物专家和环保专家前来我校作专题讲座,先后有环保摄影家葛玉修先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著名研究员蒋志刚博士,国家林业局研究员、林科院首席专家李迪强博士等来校演讲,从物种、生态、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中华对角羚濒临灭绝的原因。
荒漠上的流浪者,命运堪忧
专家分析,人类活动是中华对角羚濒危的主要原因。很久以前,成群的中华对角羚曾自由驰骋在西北广袤的草原上,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时期,人们大量捕杀中华对角羚,使其数目锐减。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圈起草场大量放牧羊群,过度放牧不仅使草场严重沙化,同时大大占用了中华对角羚的生存空间。中华对角羚被迫成为流浪者,放弃草原,退入沙漠与草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在青海湖周边地区过着流浪的生活。沙漠不是中华对角羚的生活环境,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对角羚惨死在狼群的啃噬下。据调查,新生普氏原羚幼羚至少有40%被狼捕杀。善于奔跑的羚羊为什么难逃狼的捕杀?专家们到野外考察时,发现不少羚羊挂死在草场的护栏铁丝网上。这就是原因,划分土地的拦网大大限制了羚羊的活动范围和奔跑速度,甚至直接夺去了羚羊的生命。
目前,这些荒漠上的流浪者处境堪忧:环湖地区的草场布满了高达1米多高的网围栏,连绵的网围栏对普氏原羚的生存构成莫大的威胁;狼以及鵟等猛禽的存在,使普氏原羚时时面临被捕食的危险;草场的退化使普氏原羚的取食变得更为困难,大量的牛、羊、马等家畜又与它们争夺着生存的空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著名研究员蒋志刚博士说:“草原上野生动物生长的三要素是:食物、环境和逃逸空间。普氏原羚的生活习性要求有相对固定的生存空间,目前这样的生存现状对这个种群的生存繁衍十分不利。”专家们纷纷呼吁建立中华对角羚专属保护区。不容置疑,如果不加以保护,它们未来的命运很可能重蹈白暨豚的覆辙。
同一片天空下,它们也需要一个自己的家
UIC学生在宣传海报中写上这样的标语:“同一片天空下,它们也需要一个自己的家”、“给中华对角羚一个自己的家”。
目前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是为中华对角羚建立保护专区,给中华对角羚一个安定的地方繁衍生息。蒋志刚博士说:“如果国家可以在青海湖附近租一片地,大概一万亩左右,用于饲养普氏原羚,那样最好不过。这样可以为普氏原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现在对它们而言,生存空间是最大的问题。”
而事实上,对于这个数量极少而生存环境恶劣的物种,人们想施以援手却发现困难重重。1984年,青海湖环湖草场已全部被牧民承包且50年不变。只有拆除草原铁丝围栏才能保证普氏原羚的采食地和繁殖空间,这就要通过租赁土地或给牧民经济补偿的方式才能解决。然而,牧民是否愿意?如何对牧民进行补偿?如何解决牧民的后顾之忧?这笔费用由谁出?当然还有如何制约狼群,如何保证羚羊的食物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要解决真是一个难题。
以目前的状况,保护中华对角羚刻不容缓,然而这些难题却使保护工作一直停滞不前。这些艰难困阻使UIC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行动起来。如何为保护中华对角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是微小的,他们依然觉得必须付诸行动。目前,UIC学生已经自发成立专门的环保小组,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地在校园宣传保护中华对角羚,并开展义卖、义演等活动筹集资金,用于扩大保护宣传活动。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下,学生们计划走出校园进行广泛的宣传,逐步扩大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对角羚,并加入保护行列,甚至希望能建立保护基金,切实推动对中华对角羚的保护工作。
不管未来是否有很多人听到他们的声音,保护中华对角羚,UIC已在行动。
撰文:Cheryl Chen
摄影:童忻
UIC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