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专题报道]UIC 2007暑期活动大汇总

发布日期: 2007-08-30 打印

UIC以创新的模式推行“全人教育”理念,令学生籍着体验式教育活动,获得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2007年暑假期间,UIC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元化的活动项目,令不少学生度过了一个精彩而充实的暑假。

 

 {mospagebreak title=UIC暑期商业统计学进修课程&heading=UIC 2007暑期活动大汇总}

UIC暑期商业统计学进修课程

七月二日,UIC暑期商业统计学进修课程在国际交流中心拉开了帷幕。学生在一个月的暑期进修课程中学习了如何在各种商业领域中有效而巧妙地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统计学教授李刚和2001年COPSS奖得主,哈佛大学统计系主任孟晓犁教授应邀作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统计学在生物学和商业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包括对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大学入学条件和申请程序的介绍等。

在师生和演讲者的共同努力下,暑期商业统计学进修课程获得了巨大成功。尽管天气炎热,学生们不仅从不缺课,还在课后积极与老师们进行讨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勤奋给参与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理工科技学部统计学专业

 {mospagebreak title=韩国暑期工作营}

韩国暑期工作营

这次的韩国之旅既是为了进行义工服务,也是为了文化交流。我们大部分的义工工作都需要很强的体力,如在地里挖马铃薯,摘玉米,盖石头墙,建泥屋,在烈日下除草等。营地的生活也很艰苦,我们连热水澡也洗不上。尽管这样,同学们都能够苦中作乐。他们干活的时候放声高歌,互相帮助,还不时说说笑话,欢乐的笑声一路飞扬。

我们见到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工作营里遇到的义工大多数是大学生,大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UIC的同学通过活动了解了韩国文化,也学了一些韩语,而韩国和外国的义工们在看过我们的展示之后则对中国文化和UIC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工作以外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参观了MBC(韩国主要电视台之一)、韩国国家博物馆、高丽大学和全州大学,还参观了一些历史古迹和表演韩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厅,并在首尔游览了三天。

许多UIC的同学在离开之际都依依不舍,泪光盈盈。下面就让我们从同学们的角度看看他们眼中的韩国之旅吧:

陈佩茵:我非常享受这次的韩国之旅。在旅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外国朋友,学会了团队精神,学会了做些简单的韩国食品和玩韩国游戏,也尝试了和其他人一起洗冷水浴的滋味。我不会说韩语,但是在品尝了韩国泡菜,见到了韩服和韩国传统戏剧的面具以后,我对韩国的文化有了直观的了解。所有这些经历改变了我,让我变得更有自信了。

许曼琪:这是一次精彩的旅程,它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交了不少朋友,包括我们组另外的九个人,Oak,许多韩国朋友,还有三个外国人。我们在艰苦的工作中获得欢乐,也在共同的幸福感中发展出友谊。在营地里遇到的人们都心地善良,我们一起为了帮助别人而工作。我们是一个互相爱护的团队。遇见了这么多的朋友,我很幸运,也很幸福。感谢我的爸爸,感谢Oak,感谢所有我在旅途中结识的朋友,感谢UIC义工中心的老师们,感谢SCI(韩国东道主组织),也感谢韩国!

吴声:回家以后回想起来,韩国之旅就像是一个美梦。正如我的老师所说,语言可以促进交流,所以学习语言可以提供很多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沟通。这次的旅程向我展示了不同于我日常轨迹的生活。它开拓了我的视野,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见到外面更缤纷的世界。

黄淑仪: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所有的东西都很新鲜。我在韩国遇到了很多新朋友。我用英语间杂着肢体语言跟他们交流。有时候想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确实非常困难,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有趣。通过这次韩国之旅,我不仅学会了干农活,还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与人合作和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刘适宜:艰苦的农活,可恶的蚊子,优美的旋律,难忘的生日,止不住的泪水,诚挚的笑容,滑稽的歌声,在东大门的长街上紧握着的温暖的手,Homeplus商场里的钢琴之夜,还有机场里临别前最后的拥抱…… 答应我,我们之间没有离别,因为在我们的记忆里,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存。再会,我亲爱的朋友们……

唐育霆:通过旅程,我更了解我自己了。我认识了许多朋友。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可以参与这次的义工服务,因为它带给我如此不寻常的经历和难忘的回忆。

 

 

RYU Hyunok (Oak)

 {mospagebreak title=美国明尼苏达州暑期进修课程}

美国明尼苏达州暑期进修课程

7月3日至8月3日,25名UIC学生到美国明尼苏达州走访了六所私立大学,考察美国的博雅教育系统。在这一个月里,同学们展开了对美国文化、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和博雅教育制度的学习和研究。参与这次活动的六所美国高校都是明尼苏达州私立大学协会(MPCC)的成员,包括Augsburg 学院、Bethany Lutheran学院、Concordia 学院、Gustavus Adolphus 学院、Hamline 大学 和 St. Scholastica学院。

同学们在访问期间参与了课程培训。各个学院的教授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课程,例如商业与消费者、说服的技巧,以及领导能力等。通过撰写论文阐述明尼苏达州私立博雅教育学院在培训移民和土著居民适应自由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同学们还可以获得UIC承认的学分。

除了参加大学研讨会和课程培训,同学们还体验了一次模仿的感恩节晚餐,住进当地家庭,品尝S’more(两片全麦饼干中夹着一片巧克力和烧烤过的棉花糖),逛杂货店和参加美国国庆日庆祝。

同学们对接待他们的美国家庭印象深刻。在访问Bethany Lutheran学院时,卢珊同学住进了美术教授William Bukowski的家里。“他的工作真让人惊叹。”卢珊说。她还为第一次到教堂参观而感动。Bethany学院的活动联系人 Kathy Bruss说,大多数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过教堂,“我对他们说,到教堂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生活,而安排他们参观教堂则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在今年的早些时候,UIC和MPCC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该协议将会促进UIC与MPCC成员之间的教职工和学生交流。这是UIC与美国高校和高校团体之间达成的第一个合作协议。而本次的暑期进修课程则是UIC和MPCC之间的第一次交流活动。它将使两国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教育全球化的社会。

 

 

{mospagebreak title=孟加拉义工服务团}

孟加拉义工服务团

“在孟加拉Thanapara Swallows的日子是难忘的。那里的人们友善、热情、善良。我们尝试着帮助他们,同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当地的文化和他们的交友之道。这次旅程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孟加拉社会的现实状况。那里大多数的人都简朴而正直,但是他们的生活都很困难。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从孟加拉回来后,UIC学生曹爽写道。

孟加拉Swallows是这次义工团活动的东道主组织。7月6日,在Sarker教授的带领下,12名UIC学生到达孟加拉Swallows。举行了欢迎仪式后,学生分成了四组分别开始义工服务。他们在小学里教英语,在日间托儿所照顾小朋友,参加贫困妇女增收计划(生产手工制品),还为销售中心提供服务。学生们还参加了脱贫研究项目和雨水收集项目,以帮助缓解地下饮用水的砷污染问题。一个会计系的学生还帮助Swallows做些会计方面的工作。

除了义工服务以外,学生们访问了Rajshahi大学,会见了大学的副校长、教师和学生。他们还参观了博物馆、丝绸工厂和一些历史古迹。他们获得Rajshahi大学的邀请,参加了文化展示会和晚宴,还应达卡NGO论坛的邀请参加了一次介绍该论坛活动的简报会。NGO论坛的主席S. M. Rashid先生还请学生们参加了茶会。在义工服务结束仪式上,在Rajshahi大学的高级教授,当地政府官员和Swallows员工的见证下,每一个学生都获颁了义工服务参与证书。A. M. Khan博士是孟加拉前教育和计划部部长,他应邀成为这次结束仪式的主礼嘉宾。在学生们回国前,他还邀请了他们与当地的重要人士共进晚餐。

大多数的学生在这次的活动中都表现出色。他们很乐意参与义工服务。一些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当地的新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及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在Rajshahi大学,学生们在Sarker教授的指导下,出色的完成了一次关于中国社会、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的演讲。

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与他们的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一些学生学会了简单地孟加拉语来和当地人沟通。在小学里服务的学生还赠送了一批文具给当地的小朋友们。他们的善良给Swallows的负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汇编:Prof. P. C. Sarker

 

 {mospagebreak title=记贵州支教之行}
2007年7月6日至7月31日,UIC由3名教师和21名学生组成的义工团前往黔南山区都匀市墨冲镇清河村政科小学支教,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二十多天。

依然存留的感动

——记贵州支教之行

 


在贵州支教的那20多天,我们20个学生接触到的是不曾在我们生活圈子里出现过的人,体验到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过的生活方式,学会的是感恩和付出,收获的是信任和来自远方的一份份深厚的情谊。

如果没有这次的贵州之行,我很难想象,原来在深山里面住着这么一群孩子,他们善良纯朴,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却始终没有机会接受到正规的现代化教育,没有机会走出深山,到外面的世界,甚至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模样。我们支教点所在的政科小学在清河村的中间,可是很多学生都住在离小学比较远的寨子,每天上课需要从家里步行一到两个小时山路才到学校。如果遇到下雨天,这些山路随时都会被淹,泥泞的土路走起来倍加危险。尽管身处这么恶劣的条件,在我们支教的那些天里,那些孩子依然每天准时上课,甚至一大清早就来到学校等我们起床给他们上课。

如果没有这次的贵州之行,我也很难想象,原来给山里这一群孩子上课压力比想象中大。他们的知识很贫乏,但是他们渴望获得更多,我们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新鲜的信息都是对他们最大的给予。就像在沙漠中的行人遇到绿洲,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被他们看成是真理。他们对我们的信赖程度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这使我们每一次的备课都倍加认真,务求将最正确的知识完整的教给孩子们。每节课主讲的同学没有谁下课不是汗流浃背的,筋疲力尽换来孩子们满足的笑容是最等价的交换,也是这次支教的最大价值所在。

如果没有这次的贵州之行,我可能不会了解到这些有明亮笑容的孩子们家庭环境如此恶劣。山下的那些寨子一间间简陋的木屋是他们的遮头瓦,有的家里甚至没有大人,因为全都出外打工了,只有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生活迫使他们过早成熟,长期家务自理使他们心思比城市小朋友细腻,善于照顾别人。而山上寨子因为住得远住得高,山上的孩子每天上学的路程比别人更长更危险,我们爬上去家访以后才了解到,每天准时上学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尽管每个孩子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困难,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辛酸,可是这些孩子们依然善良,依然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希望,只要给他们一点关怀他们便会回馈我们更大的感动。

一座青山,一片绿水,无限动容我们;一群孩子,一份情谊,永远羁绊我们。那些埋在心底依然存留的感动,这便是贵州支教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邓玮君

 {mospagebreak title=全人教育青藏之旅}

体验与超

2007暑期全人教育青藏之旅精彩回放

经过数月的酝酿和筹备,我校2007暑期全人教育青藏之旅于7月9日正式启程。106 名UIC师生到青海西宁分成三组,一组至海拔6178 米的玉珠峰,开展登山挑战活动;一组至青海互助县和共和县的少数民族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另一组至青海湖、黄河源、长江源、可可西里等地考察环境。完成任务后三组于拉萨会师,继续开展探访孤儿院、国情教育、文化艺术体验等活动,借此增进港澳沿海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交流,增强大学生、特别是港澳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热爱。此次活动历时20多天,是一次生动、丰富的国情教育,也是推行体验式全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

珠海 — 授旗仪式

 

7月9日授旗仪式 整装待发,黄、红、白队分别为环境组、义工组、登山组

 

广州 — 火车始发站

我们乘坐的去广州火车站的汽车因为载着太多的背囊和行李,一路上行驶缓慢,上坡时甚至多次熄火,所幸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准时到达广州火车站。
从广州到西宁需要30小时,而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乘坐长途火车,这对大家的心理和身体无疑是个不小的考验。火车沿途所经过的驿站,都是之前只在书面上见过的地名,从没亲身经历过。所以,每到达一个新城市,我都会给朋友们发短讯。虽然旅途才刚刚开始,却充满未知的兴奋和期待。

西宁 — 誓师出发

 

面对队旗郑重承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维护民族团结 西宁体育馆前举行出发仪式

 

青海湖 — 义工支教

 

手心传递爱心 和藏族朋友一起欢唱
稚嫩的笔迹,依然动人心弦 依依惜别

 

玉珠峰 — 登山

 

在营地搭建帐篷 阳光照耀下的玉珠峰
 
高原反应也抵挡不住的笑容  

 

可可西里 — 环境考察

 

可可西里:藏羚羊的家园 索南达杰保护站暂时护养的小藏羚羊
 
萧哲同学在了解小藏羚羊的习性  

 

长江源 — 环境考察

 

长江源头合影 海拔 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拉萨 — 会师

 

体验藏族文化 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
 
常务副校长郭少棠教授(第二排左二)赶来为大家加油  

 

 {mospagebreak title=香港浸会大学暑期进修课程}

香港浸会大学暑期进修课程

2007年7月3日至7月31日,UIC 91名学生参与了香港浸会大学暑期进修课程。学生在22天的培训期内可分别选修浸会大学开办的课程,包括:Television Studio Production, Writing and Reporting for Today’s Media, and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I。考试合格,所得学分为UIC所承认。学生入住香港浸会大学学生宿舍,体验该校的舍堂文化。
浸大校长暨UIC创校校长吴清辉教授在欢迎晚餐中欢迎同学的到来,并鼓励他们在三个星期的时间裡,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多学知识,多了解浸大及香港。

 

 

 

 {mospagebreak title=云南义工服务团}

云南义工服务团

这UIC第二次组织同学们到云南的贫困村落进行义工服务。7月21日,21名学生在3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云南玉溪地区进行支农支教活动。与去年一样,UIC与云南发展培训学院合作,参与了他们的发展项目。

UIC的志愿者们先在云南发展培训学院接受了一个星期的培训,然后分为四组,由培训学院有经验的义工陪同,前往各村进行支农支教活动。他们还对当地作了调查研究,并与培训学院的志愿者们交流了调查成果。

UIC志愿者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团队精神和义工精神。尽管条件艰苦,他们仍然坚持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工作,并互相帮助,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便。他们关心和尊重当地群众。除了为提供义工服务外,还为120名学龄前儿童捐赠了玩具和教具,为3个图书馆捐赠了图书和多媒体资料,为扶贫项目捐赠了30棵胡桃树,还为当地村民捐赠了一批衣物。

 

 

 

 {mospagebreak title=精彩图片1} 
 {mospagebreak title=精彩图片2} 

 

最后更新:2023-04-1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