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有什么不同之处?文化差异在教学中会带来什么样困难以及如何克服?10月12日,一场讨论积极热烈的"教与学"工作坊在绿洲茶室举行,共有40余名中外教师参加。该工作坊的主题便是,外国老师如何克服文化差异,更好调动中国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中外教师在绿洲茶室进行教学交流
"教与学"工作坊是UIC教学培训与教师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据了解,UIC"教与学"工作坊是在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的帮助下,逐步形成的。2010-2011学年,该中心具有丰富教学培训经验的教师及香港科技大学工程教育创新中心主任高彦鸣教授,为UIC教师举办了七场次的培训工作坊,涉及"以学习效果为本的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学生评价与评价规范"、"学生团队技能培养与评价"、"在线学习与在线学生评价"等方面。本学年,则由UIC本校接受过专业培训和有经验的教师与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合作,共同为本校教师提供教与学工作坊和其它培训活动。该工作坊每学年将有四至六次。
在本次工作坊上,副校长徐是雄教授发表开场讲话,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经验,通过交流和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为UIC实力的提升作证明。协理副校长陈焕贤博士发表主题演讲,较详细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 例如尊重权威、集体主义、较高的不确定性避免度、男权主义、长期价值取向等。同时,陈博士分析了这些文化特点有可能对中国学生的学习取向和习惯产生的影响,希望老师可以重视并克服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教学上挑战。
随后,三位外籍教师,来自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的Gary Linebarger,来自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Jeff Mather和英语语言中心的Alexander James分别发表演讲。他们都认为,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特点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学生都倾向于毫无置疑的接受,努力地学习课本知识,在批判性思维上有一定的欠缺。他们分析了不同语言的思维模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需要,以及开展课堂讨论的重要性等,阐述他们教学观点并分享经验。
在提问与交流环节,在场老师就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疑问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共同提出解决的方法。各种思想汇集碰撞,气氛十分活跃。一位美国助教表示,该场工作坊讨论的问题是他们长久以来思考并认为棘手的问题,对他们以后处理教学中和学生关系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帮助。
据教学质量保证办公室介绍,UIC为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发展培训,内容涵盖教与学多个方面,旨在帮助教师获得相关教学理论、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最终达到保证与提高教与学质量的目的。现阶段,UIC以"教与学"工作坊和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联合研究所的形式,正逐步建立教师培训体系。
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联合研究所6月份在奥格斯堡学院举办了一次"教与学"的培训与分享
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联合研究所于2011年6月,由美国明尼苏达私立大学协会 (Minnesota Private College Council)、香港浸会大学和UIC共同建立。该研究所由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奥格斯堡学院 (Augsburg College) Diane Pike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教与学中心主任王周绮华博士、UIC协理副校长陈焕贤博士共同参与领导,为三校搭建了一个有关教与学的共同培训、经验分享及科研的平台。在研究所参加过培训的UIC教师会协助学校进行未来的教师培训,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2011年6月20日至23日,在奥格斯堡学院举办了该研究所的第一次有关"教与学"的培训与分享。UIC各教学单位推荐一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与来自明尼苏达州私立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教师围绕"中美高等教育"、"中美学生学习期望与动机"、"课堂教学"、"参与式教学法"、"学生评价"、"博雅教育"等题目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交流。 研究所第二次培训与分享将于2011年11月14日至17日在UIC和香港浸会大学举行。
撰稿:李晓佳 罗锦妮
摄影:李江琼
编辑:陈晓虹
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