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羊城晚报整版刊发专题报道《港校北上,将如何影响高等教育格局》,综述了以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等为代表的大湾区合办高校的办学情况。作为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UIC的英文教学环境、博雅教育办学理念、国际化办学模式吸引了大量优秀学子报读。文章讲述UIC从招生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新实践,为内地高等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现将报道节选如下: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于香港高校进军内地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港校纷纷“北上”,与越来越多的香港学子一道,在内地开拓着新的机会。
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表示,截至2022年9月底,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3个,包括best365网页版登录(以下简称UIC)、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通过开展合作办学,有力推动了内地与港澳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 刘锦说。
香港高校“北上”似乎已成“潮流”,并且不少高校的合作项目也已经突破广东,深入内地。港校因何“北上”?又将对高等教育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因何而来?香港高校“北上”的“前世今生”
合作办学是世界不少国家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之一。1995年1月26日,原国家教委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拉开了合作办学的序幕。从1995年到2022年这27年间,中外合作办学、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
长期以来,香港扮演了内地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其高等教育亦博采众长,兼具东方与西方的优势。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发布。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与内地(大陆)教育机构合作办学,亦参照此条例。
《条例》详细规定了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途径。这引起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的注意。“当时香港浸会大学吴清辉教授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与许嘉璐教授相识。他们得知这个条例正式出台后,一颗种子开始萌芽。” best365网页版登录校长汤涛院士是UIC从成立到发展的见证人,谈起中国第一所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建设的初衷,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许教授和吴教授的想法是非常有见地的。他们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内地高等教育向近代高等教育发源地的西方学习得比较少。高等教育本身必须要博采众长,香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与西方有密切联系,同时又兼具了中国的传统特色,因此,我们可以把香港的高等教育经验拿到内地来,做一个试验田。”于是,建立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高校便成为了二位教授的共识。经过多方考察与反复研判,2005年,UIC成立。
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校园
UIC成功设立后,其高英文比例的教学环境、博雅教育办学理念,以及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吸引了大量优秀学子报读。
管理、教学、东西融合……香港高校带来了什么?
相比于高等教育成熟且实力强劲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国家首次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概念,将大湾区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到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地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陈发军表示。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院校,UIC从招生模式、管理模式、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教育的新实践。“我们在招生录取上,采用了60%高考成绩+30%学校面试成绩+10%中学成绩来进行选拔录取。这对于当时的广东乃至全国来说,都是相当新颖的招生方式。”汤涛说,“在管理上,我们采取了董事会管理的模式,这也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管理方式。”此外,UIC还采取了英文教学,上课的老师也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构成了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学生无需出国,就得到了很好的国际化铺垫。”
作为香港与内地合作办学的第一所高校,UIC采取了欧美高校的通识教育理念,实行“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多,讲求文理兼通,全方位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汤涛说:“多元化和宽口径的培养,可以让学校和学生更有生命力。我觉得这是合作办学能够带给内地高等教育的一些东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校长汤涛教授给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本科生上课
多元化、宽口径的博雅教育方式,再加上向香港浸会大学借鉴的办学经验,UIC为内地的高等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而最先感受到的必然是身在其中的学子。目前就读于UIC全球化与发展专业的香港学生赵港成对此深有体会。“我觉得这里的教学模式和香港差别不大,多用英文教学,教授也十分注重讨论而非灌输,外籍老师也很多,专业课都是小班教学,阅读量很大。”
面临挑战 未来香港高校在内地怎么走?
香港高校北上风头正盛,但未来仍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陈发军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动力不足、教育合作与交流体制机制还未能完善、粤港澳合作办学受到法律和政策限制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
“高等教育不可能单纯凭金钱或者政策就能‘造出来’世界一流大学,我们需要老老实实地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逐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汤涛坦言,以目前的情况看,香港的高等教育放在世界高等教育版图上,并非举足轻重,内地的高等教育也没有在世界上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但我们可以慢慢累积。大家尊重教育发展、尊重科技发展,未来是有希望的。”
对于香港高等教育与内地携手的未来,汤涛认为,每所香港高校都自有其特色,“希望香港高校进军内地时,能够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得更好。”同时,他也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香港高校应该有更多的计划性,有步骤地推进内地的发展计划。我认为,香港高校不仅可以在广东等一线地区发展,也可以走进二线地区,甚至走进更多、更远的地方。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逐步达成共识。”
专家声音:港澳高校可以成为国际人才“缓冲带”
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 苗绿博士
港澳和内地之间的高等教育交流非常早。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就有大量港澳学生作为侨生赴广东上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大陆)对港澳台招生渠道有效拓宽,招收学生学历层次不断丰富,招生规模稳步扩大。2021学年,内地(大陆)高校共有港澳台在校生3.82万名,较2012年的2.53万名增长了51%。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港澳学生赴港澳以外地区升学首选。
港澳的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学生、国际教师比例比较高。香港很多高校的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比例非常高,香港高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与香港的重点行业关联比较紧密,例如文化与创业、医疗、教育、创新科技、环保产业等等。但内地高校一些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些脱节。从传统上来看,香港高校比较注重应用型研究,但他们现在也开始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型研究并重。
我认为港澳与内地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首要目的是促进相互理解,交流融合,这就要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的交流。人才的成长需要更加开放的环境,不应仅限于高校内部。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打破校园的阻隔,引导内地和港澳师生深入社会,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样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文交流,使内地和港澳师生拧成一股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共同迈进。
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交流固然能够促进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但要真的发挥对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加强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的联系。港澳与内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来说是重要的动力源。我们常将粤港澳大湾区对标旧金山湾区。旧金山湾区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源于大学与市场的相互成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则是由政府主导推进的,高校与高科技企业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磨合。另外,港澳高校可以作为国际人才的“缓冲带”:内地人才在港澳高校可以获得国际化的熏陶,进而走向全球;外籍人才也可在此为深入内地进行适应和调整。
来源 |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