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下午,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第五十二讲成功举办。著名文史研究学者、香港珠海学院校长、best365网页版登录前常务副校长陈致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商周礼乐文化的形成与变迁”的讲座。讲座由best365网页版登录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
陈致教授在线进行分享
陈致教授从多角度梳理文献、搜集考古资料,以及分析古文字形,探讨商周时期雅乐的发展情况。雅乐源于商代的乐舞,但是从出土的文物和考古资料来看,早在商代以前,舞者、乐器、乐制、乐律的出现就已经为古代礼乐文明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不同时代文献资料的考察,陈教授分析了礼乐文明中“万舞”的重要性,“万舞”是商朝宫廷贵族所用的舞蹈,到春秋时期又复兴沿用。西周早期文献《逸周书·世俘解》中记载“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旗,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可见“万舞”在当时是一种表演形式,用于敬献君王。《诗经·邶风·简兮》也记载了当时“万舞”场面之宏伟、规模之壮观,“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商代的“万舞”究竟是如何舞法?今人离古太远,无从推测,但甲骨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万舞”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资料,从甲骨文出现的频率来看,“万舞”比任何其他舞蹈都更重要,尤其是在宗教祭祀的活动中都能看到对“万舞”的记载。不仅如此,“万舞”还被用于祈雨的祭祀活动,殷人的学校中也记载了与“习万舞”有关的内容。
与“万舞”相伴出现的“庸奏”也是商朝音乐文明的具体体现。“庸”是商朝人使用的小型乐钟,郑玄在《仪礼》注中记载“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颂’或作‘庸’。庸,功也。”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以追庸先王之工(功)刺(烈)。”甲骨文中的“庸”不仅指商代的某种乐钟,也可能指某种舞蹈,或亦有可能是某种音乐表演形式。“庸”或为“颂”的前身,“颂”是周代的词汇,周人用以冠之于一种源自殷人的祀祖的礼乐。
陈教授又谈到了雅乐中“雅”的来源。说起雅乐的起源,观点存在分歧,且所指不明,例如《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清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指出“‘雅’读为‘夏’,夏谓中国也,故与‘楚越’对文。”“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其证。古者,‘夏、雅’二字互通。”《周礼》中记详细载了雅乐的形制,包括天子、诸侯、大夫、士分别应该跳什么规格的舞,以及舞的不同程式。西周晚期雅乐渐趋成熟,但根据现有的文献,到春秋早期时便开始“礼崩乐坏”,主要体现为种种僭越,曾侯乙墓、蔡侯墓中的乐器可为佐证。
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结束后,师生纷纷提出问题与陈教授探讨,陈教授也逐一回答。有同学提问,商代时就出现了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那么商人如何定义“商”,又如何解读“商”的本意?陈教授解答称,目前学者们有三种观点,一是作为商人祭祀用的祭坛,二是作为商人的图腾文化,三是用于地名,实际上没有定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来源 | 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文、图 | 闫润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