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校长思政第一课|论现代教育,扬家国情怀

发布日期: 2022-04-08 打印

2022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校长汤涛教授为同学们讲授了本学期的“校长思政第一课”,以“现代教育与家国情怀”为题,吸引了线上线下近六百名师生聆听。

23D78

校长开讲

本次讲座由常务副校长陈致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汤校长的学术背景。汤校长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浸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担任重要职位。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出任UIC校长。在此期间,汤校长荣获多项国家级和国际级的学术荣誉和科技大奖,最近更是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218BB

陈致教授主持

汤校长从四个方面展开演讲主题,他首先介绍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以数学学科的发展为例讲述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本历程,然后阐明发展教育的“硬道理”,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才能解决现实困难。随后,汤校长以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及新世纪的人才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寄语同学们在UIC珍惜难得的时代机遇,不负韶华,奋勇前行。

一、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

论及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汤校长给同学们介绍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由清代状元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也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众多中国现代著名大学的前身。彼时民族危机深重,中国的仁人志士都竭尽全力寻求救亡图存的的方法。珠海市南屏镇人容闳提出了“留美幼童方案”,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留学海外的优秀人才。其中有著名的外交家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都在近代中国做出过突出贡献。

而具体到数学领域,汤校长说,中国近代数学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自北大1912年起,各大学陆续开设数学系,培养数学人才。汤校长还提到中国的第一位数学博士胡明复,他先是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随后在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数学,在191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以数学论文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

211D5

汤校长回忆在北大数学系求学之路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战火纷飞,清华、北大、南开三所高校决定南迁,先到湖南长沙,随后迁往昆明。西南联大诞生于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却培养出华罗庚、邓稼先、周培源、钱伟长、季羡林、冯友兰、闻一多、费孝通等一系列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在20世纪50年代的祖国发展建设中,开发和建设大西北成为国家的战略之需。汤校长解释道,为适应国防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需要,中央作出交通大学由上海迁至西安的重大决定。于是,涌现了一大批教授、青年学生、工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到祖国大西北的建设,这就是伟大的“西迁精神”。

汤校长回忆起自己读书的经历,在1978年恢复高考后,更多的人能够去大学读书。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等人才的教育和培养。1978年12月,国家领导人为首批52名留学生送行,1983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18人博士学位。而在新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留学潮、出国热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输出国,大批的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也已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

二、教育是硬道理

纵观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汤校长说:“高水平的教育创新可以避免国家‘挨打’、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曾经的中国因为落后,饱受列强侵略,只有增强国防实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才能彻底改变,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育和人才的作用。

回顾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汤校长向同学们讲述了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等科学家的例子,他们在国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拥有优渥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但他们却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国防建设中,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和科研水平。

汤校长提到,建国之初中国科学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家们“家国情怀、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精神。汤校长还给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黄旭华是广东人,为了研究核潜艇,曾隐姓埋名28年。在黄旭华的主导下,我国从1970年到1981年,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汤校长曾有幸与黄旭华先生交流,他的家国情怀让汤校长十分感动。

2E8CF

汤校长讲授现代科技的力量

汤校长说,回首过去,除了加强国防之外,在航空航天、数学运用、交通发展、粮食安全、海洋探索等诸多领域,中国都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放眼未来,科学还需要攻克很多困难,大自然、人类社会中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难题,这些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国情怀投入进去。

三、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依靠教育,其中高等教育环节又尤其重要。汤校长为同学们呈现了一组数据,在1978年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缓慢的恢复期。1985年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比1976年翻了一番。1999年推行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使高学历人口激增。根据最新的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近三千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三千多万人。可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工作极有成效。

在普及教育、提升学校软硬件的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不断进行新的尝试。UIC作为首家内地与香港合作创办的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最早实践者之一。汤校长向同学们展示了很多珍贵的照片,回忆UIC的创校之路和发展历程。汤校长一路参与、见证了UIC的发展,从最初的构想到具体的校园选址、一期校园落成等等,见证了一届又一届UIC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汤校长于2019年接棒成为UIC第二任校长,相信正在建设中的二期校园能给UIC同学带来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好的学习环境。

30DCB

汤校长展示UIC的发展历程

汤校长提到了同样是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之举的南方科技大学。汤校长在南科大任职期间推动多项国际化合作项目,促进南科大的国际化发展。自己也于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汤校长还介绍了西湖大学,它是由施一公校长创立的中国第一所研究型私立大学,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坚持研究型的办学发展方向,致力在尖端科技寻求突破。

汤校长也列举了自己众多的校友和同学的故事来说明大学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在他的北大校友里,有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有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还有“两弹”主力郭永怀、邓稼先等。汤校长介绍了他的朋友张益唐和其对孪生素数研究的故事,2013年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专门报道了张益唐教授,称他的研究是千年来数学研究的重要突破。在汤校长的利兹大学校友中,有“时代楷模”黄大年、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刘有成等。

四、新世纪的人才挑战

演讲结束后,UIC同学积极向汤校长请教,有同学问,人文社科的同学该如何将自己的所学报效国家呢?

汤校长回答说:“毫无疑问,人文对国家的发展也同样重要。一个社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涵养和激发,人文社科类的同学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展现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同学们目前可以做的,无论是依靠手中的笔去写文章、表达思想,还是借助镜头去记录自己的生活,都能促进更温和、更理性的社会环境,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也有同学问,越来越多的港校来内地合作办学是否会影响UIC的未来发展?汤校长坦言,虽然香港不少高校已在内地合作办学,但各个高校的办学性质和定位是有差异的。与其他高校不同,UIC将坚持博雅教育的理念不动摇,办出特色,办出成就,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1F45

现场学生提问

2D872

线上线下,互动不断


来源|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文字|孙思琪

图片|王嘉祺、彭子归


最后更新:2022-04-08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