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馆长路淑英教授应邀为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同学们带来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自信”的精彩讲座,大学会堂座无虚席。
主讲人路淑英教授
讲座伊始,路教授就指出,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大课题,尤其是在全球化视野下,我们更应注重文化强国的建设。她以2022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为例,为同学们详细展示了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折柳寄情》的文化影响力。她告诉同学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每一分钟都展示出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体现在每一个场馆的命名,体现在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上,也体现在我们越来越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的情感上。在此基础上,路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 文化自信:文化及文化的作用
首先,路教授展示了一组关于“文化自信学术关注度”的数据,她指出,2016年后,学术界对于“文化自信”的关注度急剧上升,“文化自信”已然成为一个学术热点。在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出,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路教授表示,冬奥会激发的文化认同,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来自于人民的文化力量。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随后,路教授通过“文化”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的定义对比,并通过钱穆、余秋雨、乐黛云等学者对于文化的不同解释,说明了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基,文化也在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最后,路教授从文化的定义延伸到了文化的内核。她指出,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一个社会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虽然是近十年才总结出来的,但基于的是我们千百年来不断的探索。而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路淑英教授展示冬奥会开闭幕式
二、 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多样化格局
在这一部分,路教授首先解释了全球化的概念,即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由此,她引出了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的特征,即强度、速度及载量前所未有,到处流动,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些概念有更加具体的理解,路教授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充分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格局,回应了之前人们对“全球化即美国化”的质疑,并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华文化是多样性地域民族文化的大汇聚,是我们中国人在开放中不断前进和探索的结果。
同时,路教授也表明,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也带来巨大挑战。她提醒我们应吸取苏联解体后文化发展受阻的教训,对于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污名化和开展的文化斗争,我们应坚持四个自信,保持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 全球化时代的“文明的冲突”与“文明对话”
在这一板块中,路教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美国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并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冷战后世界的差异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文化之间的差异。她指出,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文明的对话”,坚持推动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她充分赞扬了我们民族中的“和”思想,认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路教授告诉同学们,我们中华文明延续千年的基因密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是善于文明交流,三是善于学习,四是具有“勇于抗争不怕输”的兼容和坚韧的民族性格,五是具有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我们一步步取得的成就,又成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而制度根基也是我们提高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四、 在世界文化大变局中增强文化自信
在讲座的最后,路教授反复指出,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她借用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一段话作结:“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路淑英教授通过两个小时的讲座,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全球的文化交流阐释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这必将在同学们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并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国家建设而呈现出更加积极崭新的风貌!
来源 | 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文字 | 张翼扬
图片 |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