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下午,best365网页版登录常务副校长陈致教授在大学会堂开展了以“中华文化根寻(二):儒家与孔子”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讲座。本场讲座由我校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
陈致教授介绍讲座主要内容
讲座伊始,陈致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分为“儒与儒家之别”“关于孔子”“士、儒、儒家”和“出土文献与孔子”四个部分。首先,他广征博引,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阐述了“儒”与“墨”之间的关系,并对学界内相关的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后,陈致教授从广义、性格与职事、性格和社会作用三个方面说明了什么是“儒”。在此基础上,他重点讲授了“儒在先秦时期不只是一个学派,似乎还是一种职事”的观点,这一点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一般认为的“儒即儒家”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儒与儒家之别,陈致教授还在讲座中引入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比如清代学者桂馥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义证》中对于“儒”的解释,章太炎先生的《诸子学略说》,傅斯年先生的《周东封与殷遗民》和钱穆、冯友兰、郭沫若和徐中舒等人的相关研究。在介绍过程中,陈致教授不仅提供了扎实的文献资料,还讲述了许多学者身上的小故事,引人入胜,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性,还增添了中华文化学习的趣味性。此外,陈致教授表示,儒与儒家之别不仅体现在各位学者大家的探讨中,还得到了一部分考古资料的证实。他将前人著作与出土的甲骨文相结合,近一步解释了在文字记录中的“儒“的涵义。
讲座主持人李建会教授
在第二部分“关于孔子”的讲解中,陈致教授主要涉及孔子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世两部分内容,并辅以考古发掘的研究,帮助同学们从更严谨的资料中了解孔子其人。
在关于“士、儒、儒家”的探讨中,陈致教授首先指出这里的士不是“天子诸侯大夫士”的贵族政治中的士,而是“士不可不弘毅”的士,是由等级社会中的一等,转而为社会分工中的掌握知识文化的人群。接下来,他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知识阶层的起源问题,即士的出现,二是儒在中国早期知识阶层中的地位问题,即儒是否是知识阶层的主流。在这一部分,他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儒家的四大学派,即子张之儒、颜氏之儒、漆雕氏之儒和乐正氏之儒。
最后,陈致教授给大家展示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孔子诗论,并鼓励大家多去博物馆参观,从而更好地了解出土文献中的孔子。
在接下来的问答环节中,多名老师和同学就本场讲座的内容与陈致教授进行了交流。第一位同学提出了殷商和周民族的碰撞问题,陈致教授基于自己博士论文的相关研究,给予了详细的解答。之后,陈致教授又针对“孔子是否是读易经不成,才搞儒家”和“儒家学派对当下中国思想的意义以及和马列主义的联系”等问题,给出了专业又不失有趣的回答。
台下老师、同学们积极与陈致教授交流
陈致教授的“中华文化根寻”作为系列讲座,是best365网页版登录国情国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在后续的“形势与政策”讲座中陆续与大家见面,也期待同学们同陈致教授一起探寻更多的中华文化瑰宝。
来源 | 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文 | 张翼扬
图 |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