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的大学,我来定义。”2021届的UICer已经进入毕业倒计时,在UIC,他们有无数难忘的经历。博雅教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和蜕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不擅长学习”到“重新认识自己”,并收获伦敦大学学院(UCL)翻译与文化硕士专业录取通知书,在best365网页版登录(UIC)的四年,应用翻译专业的李意先实现了曾经对她来说“遥不可及”的梦想。
大学期间,李意先两次获得一等奖学金,在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奖;她找到了想要深耕的领域,也尝试了许多新的经历,挖掘出“无限可能”。
自我设限后的“破土”
在大一下学期,李意先作为义工参加了UIC校园开放日活动,负责接待来校参观的学生和家长。“那时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她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我对这位家长说,你的孩子才高一,有无限可能。”之后,对别人说的这句话在李意先的心中回响,她想:“我才大一,也有无限可能。”她开始试着改变自己。
李意先喜爱UIC的教学模式和开放的学习氛围。“博雅教育注重培养思辨能力,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课程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四年里,给李意先带来最多锻炼的是小组课题和Pre(口头报告)。
“在做小组课题的过程中,要确定思路、分工和DDL(截止日期)等,必须要有人拍板,不能犹豫和含糊,不然事情就无法顺利进展。这些锻炼使我变得更有主见和决断力。”
回忆在应用翻译专业的学习过程,李意先坦言:“学习口译锻炼了我的公共演讲能力,提升了自信心,实际上我的性格还是比较内向,遇到压力时,甚至想过放弃。”但李意先并没有放弃,她找到了应对压力的方法,那就是只专注于提升英语能力。
在课余时间,她报名了口译培训班,潜心学习。每当焦虑的时候,她会预定学校的实训室练习口译,让自己充实起来。应用翻译专业实训室配有自主训练系统,可以进行“同传”和“交传”的练习。
李意先还通过英语水平考试和相关的比赛来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准。她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口译大赛(大区赛)和第八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南区赛),均获得了优胜奖。
大学四年,李意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她看到了跟中学时期不一样的自己。“我不会每天都学习,而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段学习,集中注意力,排除一切干扰,从而提高效率。”压力大时,她也会用在全人教育情绪智能课上学习到的“正念冥想”来调节情绪。
在体验中收获,在探索中前行
在UIC丰富的国际化经历,让李意先打开了视野。大一暑假,她去英国伦敦参加了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暑期课程。“那段时间,虽然经常熬夜写作业,但每一天都很有活力,学有所获。结束一天的课程后,我会自己一个人去超市买东西,逛周边景点。”为期21天的学习体验,成为她难忘的回忆。
李意先在英国伦敦参加暑期项目
在大二寒假,她去美国纽约和波士顿参加商科比赛。“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我能接触到不同的人,他们与我的世界观相互碰撞,我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新知识。”在大一的时候,她学习了一门有关创新创业的商科基础课,“我发现自己在创新创意上有一点天赋,所以想通过商赛验证一下。”对于学科的学习,李意先从来不给自己设限,她说:“学习翻译其实就是要什么都知道一点,这样才不会框死在自己的世界里。”
李意先对UIC每一个特色课程与活动都饶有兴致,惊喜于第一次“高桌晚宴”那种仪式感,第一次在情绪智能课上的自我觉知……她用心投入到每一个全新的时刻,有收获,有感悟,随即把它们书写进自己的大学篇章。
李意先在美国
有不少人说翻译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机器真的可以取代人吗?”李意先想一探究竟,在继续学习口译的同时,也希望未来能研究CAT(计算机辅助翻译)、人工智能以及视听翻译。
“在体验中探寻”就像是李意先冲破自我设限的密码,她希望对生活“始终保持新鲜感”,用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描绘自己的未来。
来源 | 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公关处
文字 | 李幸如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陈晓虹 高昕瑜